追求刺激“试试看”
“吸食毒品犹如玩火。”上海市自愿戒毒中心门口张贴着这样一句宣传语。在这里,我们见到了一个“玩火自焚”的青年,前一天刚刚入院,20出头的他已显出40多岁才有的苍老。“我是看见别人吸,出于好奇才沾上了海洛因。一开始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后来我发现离了这玩意,就浑身不舒服,上班也打不起精神。”因为频繁地吸掺有“白粉”的烟,他的手指变得蜡黄,“最近半年,每隔一个小时,我就忍不住要吸,否则没办法工作。”
戒毒中心的负责人赵敏医生告诉我们,小伙子刚入院的时候,眼泪鼻涕的,没个人模样。这样的年轻人,赵医生已经见得太多。中心历年来收治的戒毒者中,年轻人占了近八成,其中20%——30%的人第一次吸毒在18岁之前,吸食的毒品主要是海洛因、杜冷丁、摇头丸,毒瘾短的几个月,长的达十几年。赵医生也亲眼目睹了许多家庭悲剧——
这是一个“奇怪”的家庭,4年来,一家人都被“白粉”所支配,各奔东西,连过年也难在一起吃顿团圆饭,而他们的最终团聚却是在劳教所里。
这原本是一个富裕的三口之家,父母经营一家工厂,钱越挣越多,精神上却日渐空虚,5年前,为了追求“刺激”,一家之主找到了通往“极乐世界”的途径——“白粉”,后来,妻子也初尝“白粉”的“乐趣”,于是他们在吸毒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渐渐的,他们连钱都懒得去挣,所有的积蓄不到2年便挥霍一空,连女儿的学费都缴不出。16岁的女儿被迫辍学,失意至极,女儿投奔了自己的男友,哪想到男友也是个“瘾君子”,善良无知的她也慢慢被“白粉”吞噬了。为了享受毒品带来的感官刺激,她不惜出卖肉体、灵魂……最后就有了一家三口劳教所“重逢”的一幕。
“吸毒与犯罪是一对孪生兄弟。一个吸毒者每个月起码耗费的毒资在1万元以上,而且一旦成瘾,剂量还会越来越大。吸毒者为购买毒品耗尽收入,继而变卖家产,甚至偷窃、抢劫、拐骗、卖淫、杀人,祸及家庭、危害社会。”从事戒毒工作多年的赵敏医生痛心不已。
无知好奇惹麻烦
我们从上海市禁毒办获悉,上海35岁以下的青少年吸毒者占总数的50%以上。那么,是什么让青少年甘愿与毒品“亲密接触”?市禁毒办副主任周伟航为我们找出了“罪魁祸首”——
好奇无知是青少年接触“白色幽灵”的主因。青少年生理、心理都未完全成熟,与此同时,他们又乐于探索一切新鲜事物,再加上不了解吸食毒品的危害性,毒品便顺势打开了缺口。“可悲的是,有的青少年觉得摇头丸之类的根本不是毒品,甚至把吸毒看成‘时尚’、‘有个性’,更有甚者,一些女孩子居然听信吸毒有助减肥、美容而‘毅然下水’,殊不知吸毒是违法行为,是在往绝路上走!”
上海市自愿戒毒中心的陆光华医生治疗过不少青少年吸毒者,他告诉我们,有的年轻人自以为不会上瘾,或者认为自己有坚强的意志力,即使成瘾了与别人不一样,是能戒的。还有的抱着“你说危险我偏做”的逆反心理,不少人就这样成了毒品的俘虏。“谁又能绝对保证吸了第一口,就肯定没有第二口?”
上海某名牌大学的一个四年级学生,已经进入毕业实习阶段,然而在一次聚会中,他终究没能顶住朋友“这个东西抽了很舒服,要不要试试看”的诱惑,沾上了毒品。第一次,他吐得厉害,但朋友们“孜孜不倦”地劝导他,多吸几次就好了。当他终于找到那种“飘逸感”的时候,“白色幽灵”已牢牢擒住他。
周伟航指出,交友不慎也是不少青少年误入歧途的重要原因。再者,不少年轻人精神空虚也让毒品找到了可趁之机。“成长的烦恼”谁都避免不了,成绩下降、家庭矛盾、早恋受挫……于是,为了寻找安慰、排遣烦恼,一些人把目光投向了毒品。此外,家教不当也在吸毒诱因中占有一席之地,父母对孩子管教过严、过宽都可能引发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