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都市报,2013年9月30日29版,“开学周刊·爸妈会”报道:《成功的教育,品质比成绩更重要---温二中校长杨晓燕做客“善学堂””建议家教轻分数重品质》。
相关链接:http://dsb.66wz.com/html/2013-09/30/content_1523539.htm
温二中校长杨晓燕做客“善学堂”,建议家教轻分数重品质
成功的教育,品质比成绩更重要
怎样的教育才算成功?除了成绩,养尊处优的孩子们,还缺哪些品质?9月13日下午,温二中校长杨晓燕做客“善学堂”,教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
一味追求优秀,
不是人性化的教育
为什么孩子一定要优秀?怎样的教育才算成功?杨晓燕以微信上转发的一个故事,带家长进入了深深的思考。今年7月初,南京一中学特级教师黄侃召集全校初三毕业生家长,开了一场特殊的家长会。会上不是讨论中考成绩和志愿,而是分享发生在黄侃身上的真实故事。黄侃的女儿远远从小成绩优异,兴趣广泛,自理能力强,直到去荷兰留学前,在所有人眼中,她就是“优秀”的代名词。2009年2月,黄侃接到通知,远远在荷兰自杀了。在留给父母的遗书中,远远坦言自己受强迫症之扰已长达8年,痛苦不堪。“女儿太要强,事事追求完美,为了保持优秀,她不断给自己施压,从来报喜不报忧,从来不在他人面前表露失败的一面。”黄侃反思,她在女儿的教育中不自觉地调高对女儿的要求,而忽略了孩子内心的真正需求。悲情的故事令在场的家长们唏嘘不已,纷纷开始检讨自己的教育误区。
培养健全人格,
才是完整的教育
为什么优秀的孩子会如此脆弱不堪一击?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还有哪些品质比优秀更重要?杨晓燕再次以故事做出回答。小玲是杨晓燕最欣赏的学生之一。从小学到中学,她的成绩一直处于中等,但她很阳光,对自己充满信心,和同学相处从不计较得失,也很懂得感恩。小玲8岁开始学习钢琴,老师认为她很有钢琴天赋,曾一度动员家长辞职带她去考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家长也曾心动,但最终决定顺其自然给孩子无压力的成长环境。两年前,小玲以艺术特长考入重点中学。如今,和许多面无表情、行色匆匆的学生相比,她仿佛就是一只快乐的小鸟,一直在享受成长与学习的过程,成绩也在快乐中稳步提升。杨晓燕将成功的教育比作一个大写的“人”字。平常家长追求的成绩和应试教育,充其量只能算做“人”的左边一撇,而各种品质,如心态阳光、善于合作、坚强豁达、感恩等,才是“人”字漂亮的右捺。只有左撇右捺的完美组合,才能写出顶天立地的“人”,才能算作成功的教育。
建立爱的关系,
才能发荣滋长
杨晓燕说,学校教育不是通往上流社会的阶梯,而是通向智慧的道路。成功不能用金钱和权力来衡量,成功更意味着建立爱的关系,增长个人才干,享受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以及与其他生命维系一种有意义的连接。一味追求眼前的功利,机械地得着知识,人格上没有深厚的根基,从长远看是很难发荣滋长的。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获取知识和能力。为此,温二中为孩子们开设《生命价值》、《道德伦理》、《生活教养》等校本课程,提倡学生读经典、看新闻、懂音乐、学书法、爱运动。热爱生命,享受成长,知书达理,感恩社会。杨晓燕认为,孩子养成这些品质,比成绩优秀要重要许多。
夏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