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温州二中杨晓燕校长受邀赴宁波参加由省教研室主办的浙江省初中课改联盟学校课改论坛,并作《以学定教 翻转课堂》的典型发言。
会上,杨晓燕阐述了为什么要“翻转课堂”,什么是“翻转”课堂,二中如何“翻转”课堂。
杨晓燕指出,翻转课堂关键不是“翻”而是“转”。翻转课堂不是视频取代老师,简单地在家看视频、上课写作业;不是电子书包,无序学习;不是让学生都盯着电脑屏幕,孤立地学习。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是准确把握学情、实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方式;是我校2010年提出的基于学科特点探索有效教学的延续和深化,让学习变得有效的技术手段;是要唤起学生与生俱来探索新知的欲望,让教师角色回归本源;是提高学生学习品质,培养终身学习的“长跑能力”;是泛在学习,对弱势学生的帮助和关怀;是让课堂的内容得到永久存档,便于复习或补课;最终是让所有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学习基点,并在此基点上进行个性化学习。
杨晓燕强调,推进“翻转课堂”变革,理念认同十分重要。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课堂观、教师观、学生观。任何一种课堂变革的行动,其背后一定有一种对“教学是什么”的回答。教学即教学生学,教是为了学,教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的学习增值。翻转课堂根本改变在于,原来是“学生在教师的教中学”,现在是“教师在学生的学中教”。学校对翻转课堂进行结构流程再造,课前,观看导学视频,达成知识传递,完成自学检测,提交疑难问题;课中,交流学习收获,归纳共性问题,小组合作探究,有效达成目标,开展多维练习,巩固内化提升;课后,自主个性复习,进行下节自学。
杨晓燕还运用具体课例介绍了温州二中基于学科特点的生本课堂。语文学科既要落实工具性目标,更要引领学生精神成长;数学学科要减掉第三种负担,并提升思维品质;英语学科要缩小两级分化,开阔国际视野;科学学科要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创新精神;社会学科要摒弃空洞说教,唤醒生命价值。
杨晓燕还就“如何使学生课前的深度学习能够真正发生”、“如何将课堂上的互动引向更高层次”、“如何督促自律能力差的学生在课外有效学习”等翻转课堂要突破的几大难题进行了交流。
浙江省教研室张丰主任对二中“翻转”课堂变革高度赞赏,认为温州二中“翻转课堂”给予浙江省课改带来了诸多启示。一是导学材料的丰富与升级,微课作为第三代的导学材料,形象化地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有助于学生主动经历知识的发生,有助于学生差异化的拓展提升,使深度学习有了可能。二是师生互动的丰富与存档,“翻转”课堂支持老师与学生的个别化交流,形成学生学习轨迹的完整记录,让学习进程的生成清晰有痕,使基于学情诊断的补偿学习有了可能。三学习时空的突破与泛在,使优质教育资源的分享有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