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通知>>校园新闻
冬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
作者:谢婵鸥  信息来源:温州市第二中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2-15

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了加强大家的防控意识,提高预防能力,我们有必要学习一些冬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

一、流行性感冒

定义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

潜伏期短,多数在18—72小时,有的甚至几小时发病。主要就是突发高热,在高热的同时有明显肌肉酸痛、头痛等症状。

传播途径

流感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染,如飞沫传播。

预防措施:

室内应经常开窗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避免飞沫传播。勤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合理膳食和休息,增强体质。

二、流行性腮腺炎

 

定义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症状

潜伏期2—4周,主要症状是发热,两侧或一侧腮腺肿大、疼痛。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身体接触或飞沫、唾液传染。

预防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开窗通风,早期隔离患者需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且病程至少达9天后才能上学。接触过腮腺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3周 。 

三、 诺如病毒性肠炎

  

定义

诺如病毒性肠胃炎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性强。

症状

诺如病毒潜伏期比较短,一般在24—48小时,最短12小时左右,最长可达72小时。常见症状有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等胃肠炎症状。

传播途径

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

预防措施:

病例管理、手卫生、环境消毒、食品和水安全管理,在发病期间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

四、 手足口病

    

定义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发疹性疾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幼儿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症状

2—10天的潜伏期,手心、脚心、口腔出现疱疹。

1、孩子与平时不一样了。食欲下降,拒食、易惊等;出现嗜睡、呕吐、头痛、手抖、脚抖、走不稳、站不牢等情况。

2持续发烧,超过三天不退。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也能通过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感染。

预防措施:

做好个人和家庭的卫生清洁,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常通风、晒太阳。如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出疹,伴有口腔、手、足、臀部和膝盖出现皮疹,需及时就诊,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五、 水痘

 

 

定义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症状

水痘的潜伏期一般为10—24天,皮肤及黏膜上分批出现小红丘疹、疱疹而后结痂,脱痂后大都不留疤痕。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预防措施: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共用毛巾。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接种水痘疫苗。

六、疱疹性咽峡炎

 

定义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

症状

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至发生高热惊厥。

传播途径

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

预防措施:

1.多通风。居家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的卫生清洁和空气流通。     

2.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保持肠胃通畅。     

3.勤洗手。学会正确地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尽量采用流动的水洗手。平时不用脏手触摸眼、鼻或口。

七、支原体肺炎

 

定义

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感染疾病。

症状

支原体肺炎以发热、咳嗽为主。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咳嗽较为剧烈,可类似百日咳样咳嗽;部分患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

传播途径

支原体肺炎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而患者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预防措施:

目前没有针对性的疫苗,其预防主要是依靠非药物干预措施。

1. 勤洗手。学会正确地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尽量采用流动的水洗手。平时不用脏手触摸眼、鼻或口。

2. 多通风。居家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的卫生清洁和空气流通。

3. 讲卫生。在咳嗽或者打喷嚏的时候应该用纸巾掩住口鼻,用过的纸巾要扔进垃圾桶。 

4.少接触。出现可疑症状时,应戴好口罩,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

5.强体魄。规律作息,调整状态,保证睡眠充足、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良好心态,增强机体免疫力。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脏污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不随地吐痰。

注意咳嗽礼仪: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穿脱衣服,避免感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以提高抵抗力。

保持开窗通风、消毒学校教室、宿舍等人员集中的场所每天应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学生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衣被经常放在阳光下暴晒。

传染病流行期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学校应该做什么?

一、“检”:开展晨检,发现学生出现发热/咳嗽/皮疹/腹泻等症状时,督促就诊治疗,排除传染病;

二、“追”:追查因病缺勤学生的病因;

三、“报”:发现疑似传染病疫情报告辖区疾控中心;

四、“拒”:患病学生在传染期不得带病上课;

五、“查”:入学接种证查验;

六、“洁”:日常清洁和消毒;

七、“宣”:开展疾病防治知识宣传。

学生应该做什么?

一、“防”: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尤其手部卫生;

二、“报”:出现身体不舒服,立即告诉老师和家长;

三、“养”:患病后居家/住院治疗,避免带病上课。

家长应该做什么?

一、“防”:与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尤其手部卫生;带孩子及时接种疫苗;

二、“查”: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皮疹/腹泻等症状时,尤其家中或孩子玩伴中出现类似症状时,及时就诊治疗,排除传染病;

三、“报”:因病缺勤及患病原因报告班主任;

四、“养”:让患儿居家/住院治疗,避免带病上课。


编辑:谢婵鸥

一审:陈红

二审:修海峰

三审:方海东

 

 

 


专题网站:
校内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