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德育时空>>德育动态
做化“腐朽”为神奇的教育工匠——温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起始年级班主任培训之“方家班”小组活动
作者:  信息来源:网站运维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16

一叶叶荷花静悄悄地在青蓝色的泥板上绽放,一片片屋瓴层次分明地在旧瓦片上垒砌,一座座廊桥端庄优雅地在黛色的青砖上驻守遗梦……“我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去拜访一个真正的化腐朽为神奇的工匠!”方海东老师故留悬念,直到我们一步步踏上被秋雨微润过的台阶,推开红木房门,看见眉目间充满“仙气”的李昕睿老师拿起一块在瓦片上创作的泥塑作品,才真正明白方海东老师用一整天时间与大家交流、分享的主题——“做个化‘腐朽’为神奇的教育工匠”。

20161115日上午,“方家班”齐聚温州二中艺文书社,清茶、淡香,在温州二中优秀青年班主任杨理娜老师同样令人回甘的班主任经历分享中,为时一天的交流、对话开始了。杨老师以自己三年前的一个“顽固分子”为例,介绍自己一路的心路历程与反思体悟。在她的分享交流过程中,我们不难从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那个遇事便使出“叫家长”的杀手锏的毛躁的老师,那个看见问题便急于发怒批评的“容嬷嬷”型老师,那个看见学生顽固不化便整夜未眠的操心的老师……在我们眼中的那些“腐朽”,是否真的如此“无可救药”?善思的杨老师在着急处理完问题后,及时反思并开始寻找问题所在根源,“我们要能及时触及问题的本质,不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庸医”,杨老师拿最平常也是最令大家头疼的作业问题为例,当一个学生长期不做作业、不认真对待作业时,我们是直接“依法惩治”?还是细细地追寻背后的原因?作业未交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不会做那么是在哪些环节出了问题,作业需要花多久的时间,我们该怎样找到真正的“良药”……杨老师的精心分享向大家呈现了以尝试理解、追问代替直接言语批评、严厉呵斥,慢慢守候与等待代替不成熟与急躁的“神奇”成果——这个三年前在课上不停顶撞老师的“顽固分子”,在三年后离开时用拥抱感谢曾经让他变“神奇”的良师。

“当我们出现问题时,一定要分析现状,换位思考。”方老师与我们分享道,“一定要发现现象背后的问题根源。”在作业、各样行规、对待学科态度等问题上百般纠结的新班主任们,在杨老师的分享和方老师的提点中,似乎寻找到了答案。随后,我们便轮流交流自己在杨老师的分享中的产生的疑问以及我们带班过程中的一些疑惑。针对大家的提问,方老师以自己的带班经历为例,与大家分享了许多让我们获益匪浅的带班经验。论“腐朽”,其实在我们的班级中,“没有一个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同的孩子”,作为教师,我们不仅仅只是一个匠人,更是一个会等待的“精神关怀者”,关注背后鲜活的生命,关注背后渴望鼓励和嘉奖的灵魂,是我们尤其要重视的。方老师提及曾经一个永远不抬头的学生,因为获得了方老师的嘉奖,赢得了同学们的肯定,慢慢地重新开始抬起头,重新开始阳光开朗,当孩子的母亲在运动会看台上看到这样一个曾经被认定“腐朽”的孩子重新和同学们打闹在一起,不禁泪如雨下。也许,这便是教育的神奇力量——把一些孩子从困顿中提拔出来,重新抬头,直视远方!

下午,温州二中优秀青年班主任邵朝竹老师简单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带班想法,为下午的交流分享做了精彩开篇——“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看问题,才是问题。”的确,腐朽之物背后也许就酝酿着一股神奇力量,沉稳大气、不急不躁地面对问题,并且适时抓住契机解决问题,把问题看成教育的好时机,值得我们每一个新班主任在实际带班过程中慢慢操练。随后,我们便针对带班过程中具体的三块问题——“奇葩家长”、“奇葩同事”、“奇葩学生”展开讨论。学员们抛出自己直面的十分困惑的现实案例,围绕一张长木桌,抛出问题、互相探讨、尝试给出解决方案,方老师则给出许多“化腐朽为神奇”的方法,帮助我们接下来更好地面对、处理必须直面的问题。

“工匠”难当,做一个拥有神奇力量的“精神工匠”更难,在这一天的时间里,方老师给予了我们很多的方法,更是在言语之间给予我们这些尚不合格的“匠人”很多的鼓励和激励。微微灰蒙的天,那座红黑瓦相间的楼在教学楼边上显得那样沉稳优雅,方老师带我们走进门看到一幅幅泥塑作品时,我们才真正领悟到匠人精神的精髓所在——

“这个要花多久的时间制作呢?”

“短则半个月,长则一个月吧!”

“教育工匠”永远需要沉稳大气,不急不躁地抓住契机解决问题,在接纳、尊重、倾听的过程中,静待花开,静候“神奇”。

 

专题网站:
校内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