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科研>>教学教研
学术是竞 教研乃新——温州市第二中学教育集团2024年度教科研大会
作者:何克慧  信息来源:温州市第二中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5-02-19

春雨润物,方显生机勃发;历经春光,更知繁花绚烂。2024年,我校教师在教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为进一步提升我校的教科研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25211日新春开学第一天,我校举办了2024年度教科研大会。会议由教科室郑雪莲主任主持,通过四个行程“行动·分享”“耕耘·收获”“展望·部署”“回顾·总结”进行,全体行政领导和教职工参加。

Part1行动·分享

课题研究,对每一位普通教师而言,都宛如一场漫长而艰辛的探险,布满了荆棘与迷雾。吴盈老师以意志与智慧一直行走在这条路上,她带来《在起点规划全局——浅谈课题开题》专题分享。她从撰写研究方案入手整理自己这些年来的课题成果,她的心得在:将研究方案“统一化”,将文字表述“可视化”,将研究设计“具体化”,从而串联问题与需求,化解已有条件与预计困难,将研究的对象直观性条理性,从而达成核心价值。

2025年,科技的飞速发展为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给教师这一职业带来更大挑战。吴孙泽老师以敏锐的洞察力,与时俱进思考《AI时代:刍议教学中的创新——探索未至之境》。DeepSeek之于教育,是当下极为热门的话题。有了DeepSeek,是不是老师都可以不需要了呢?教师们又该如何正确运用DeepSeek?吴孙泽老师一一给了大家他的思考。DeepSeek能创作,但创作不等于创意;他认为力行实践,勇于创新,以热爱加持技术,会让我们的教学有“创新”的原动力;运用先进技术,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是我们教学“创新”的方向。

2024年在教学中率先运用了科技加持的南奕宇老师,同样认为信息技术不是教师的对手,而是最好的合作伙伴。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给大家带来了《信息技术赋能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专题。考虑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南老师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实践,借助智能工具优化教学设计,比如利用问卷星把握学情,依托智能系统量化学习过程,有效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性与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省之江汇教育平台开设了系列微课并打造了个人教学空间,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与拓展。2024年,她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凭借扎实的教学功底与创新实践,她的实践成果先后在省、市、区取得多项奖项。

教研之路归根结底服务于日常教学,潘纯纯老师以自己日常“稳心态,强心态”的教学理念,和大家分享她的教师专业成长。潘老师理解的教科研,就是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以研究促教学。教师的日常行为是教书育人,最重要是把握好课堂和把握好作业去落实常态教学,享受职业愉悦。她以自身公开课经历和各种命题研究为例,分享她如何和谐统一教研和教学的过程。潘老师赢得学生的由衷喜爱源于她对学生的关爱,也得益于她对教研工作的全情投入与精益求精。她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反复推敲每一个教学环节,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完美融合。

高娉婷老师作为一位资深备课组长,分享团队力量的魔力:聚众人之力,汇团队之智。她认为,一个好的团队,就像一块磁铁,能够减少我们前行的阻力。在团队中,个人的魅力往往会得到无限放大。好的团队能够让你事半功倍,甚至1+1大于2的效果。她就各种日常工作实例:备课、出卷、磨卷、开课、听课、磨课及活动等,印证团队的力量是乘法效应,不仅能展示每个人的价值,还能互相激发各自的潜力。高老师以她的智慧,诠释了团队协作之精髓: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Part2耕耘·收获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耕耘,时间看得见;付出,他人看得见。教科研大会第二个行程,郑建荣书记为2024年度教科研先进个人颁奖。在综合评价基础上,共有14位佼佼者获得殊荣,他们分别是:项于力、孙安琪、郑雪莲、涂寒凌、吴盈、胡海静,池伟茜、李维康、潘纯纯、潘素梅、包茜茜、林程威、陈怡、孟勇。郑书记对在座老师们表达了自己的期待:新的学期,新的使命。我们二中当下处于扩容时代,高水平办学与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与使命,要求每一个二中人思考的问题:“我”有何为?郑书记承诺作为校领导,要搭建更多平台,让老师们有更多的发展契机,培养过硬的教师队伍;新使命挑战下的老师们,要自主自动求发展,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专业要发展,道德要高尚,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郑建荣书记明确了新学期教科研的方向,擘画了新二中教育蓝图。

Part3展望·部署

新学期新作为,教科室副主任杨聪聪老师清晰阐述本学期校本研究方向:《指向学生学习力提升的‘新质育人”学科实践》,从学科角度进行具体项目指导:强化学科实践,提出 “新质育人”理念,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力。通过四力:“学习反思力”“学习互惠力”“学习创造力”“学习反思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对各学科的浓厚兴趣和内在学习动机,使其持之以恒地追求学习进步,作为终身学习的能量储备。

 Part4回顾·总结

 在会议的尾声,主管教学工作的蔡丽素副校长,围绕“以校本研修为基石,走特色教学之路”这一主题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回顾与总结。蔡副校长强调了创新时代下,老师们的两点思考:个性化需求与教师角色转换。AI不是未来,而是现在,教师既要有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同时必须考虑线上线下融合,它能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体验,满足这一融合过程的个性化需求,是推动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创新时代下的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多的是学习的引导者,这是教育理念进步的要求和时代的需求。在知识获取渠道多元的当下,教师肩负着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任。教师们只有把握好自己的角色转变,才能帮助学生找准方向去乘风破浪。

 每一道春光都蕴含无尽的希望与梦想,我校紧跟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与新要求,坚定不移地贯彻“教研共进”的发展战略。此次大会旨在总结经验、剖析问题、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推动我校教科研工作迈向新高度,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新的征程,静待花开遍地!


专题网站:
校内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