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2025年3月8日下午,我校语文组在海坛校区举行了九年级主题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围绕观摩课例、评课、讲座分享展开,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包括学习反思力、学习互惠力、学习创造力、学习内驱力等,从袅袅书香中汲取成长养分,在细嚼慢咽中深入文本,实现“新质育人”。
一、课堂观摩
项于力老师以《儒林外史》第二回为例,从风景描写入手带领学生看儒林世相。项老师让学生通过赏读景物描写感受周进的内心独白走进其内心世界,并摘录了文中细节处让学生思考细节之间的关联,小组合作分析周进的处境并形成思维导图,培养“学习互惠力”。由此学生明白周进在科举困境和经济赤贫的情况下只能走向做官一条路,这并非个人的偶然,而是社会的必然。在这种新颖的角度切入中,学生懂得这是一种“吃人者狂欢,被吃者自甘”的可悲处境,能够反思自身原本的阅读状态,提高“学习反思力”,关注文本细微处,真正看到作者想要展现的儒林世相。
二、课例点评
胡可白老师对项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点评。她认为项老师以风景描写为切入不仅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索欲望,且环节设置有深意,层层递进,在无痕的引导中围绕中心环环相扣达成教学目标。同时,胡老师还利用deepseek等工具来探索不同角度的阅读教学策略,以数字赋能的方式打开了阅读教学的更多可能性。且她提到学生也可利用AI工具来帮助自身阅读,如生成阅读计划表,输入阅读疑问等,通过有规划、持续的阅读提高“学习内驱力”。最后,胡老师结合当下学生没时间读书、不愿读书、不会读书的阅读困境强调了教师阅读指导的必要性和与学生积极互动的重要性。
三、讲座分享
朱阳秋老师为大家带来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经验分享。她谈及自己二十余年的阅读教学实践体系,通过多元化活动持续培养学生的“学习创造力”。朱老师打破传统范式,设计电影评论集、名著分类研究、原创诗歌创作等跨媒介创作活动。同时,还构建“读写共生”积累体系,坚持“日诵周记月读”制度。此外,实施“个性发展”指导策略。针对写作困难生开展"一对一诊疗",通过面批面改、范文重构等方式突破瓶颈;对文学特长生设置“作家工作坊”,邀请本地作家进行创作指导,还将学生作品编印成文集,建立成长档案追踪发展轨迹。朱老师一一展示了往届学生的作品,在这些学生超高的文学素养中,让我们看到了文学阅读教育对学生思维发展、审美能力与人文情怀的深远影响,也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学习力的不断生长。
自主学、合作学、深度学、长效学。精彩的课堂带领学生在文本更深处漫溯 ,精炼的点评启人深思阅读的可能性,精妙的分享干货满满带来宝贵的经验。“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每一次学习,都是一场内化于心的修行,每一次交流,都只为凝聚更好的教育力量。愿我们共研共学,共思共进,不断促进学生学习力的提升。
图文:徐嘉婕